资产是组织运营的基石。通过可控方式管理资产既可以减少支出、降低风险,获得利润,也可以在应急情况下快速响应并执行高层决策部署,支撑应急管理举措落地,为各类组织的有序和持续运转提供助力。当前,我国处在与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全面斗争的最前线,物资供应、设施保障、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均是疫情期间各类企业复产复工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类组织正常和应急运营过程中最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从资产管理标准化角度看,各方来源、不同类别、若干等级的应急物资的分类、标记、识别和利用是疫情防控初期应急供应和保障的基础性工作。国标GB/T 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和财政部《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中给出了“防疫、防护卫生装备及器具”等相关固定资产类目。发改委《应急保障重点物资分类目录》(2015年版)按用途把应急物资分为13大类,涵盖近250种物资及装备,给出“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大类类目,并在不同类目中包含了“疫病监测”“卫生防疫”“药品疫苗”“防疫消杀作业”“污染物收集”“污染物处理”等相关应急保障重点物资分类。
一体化、标准化的资产分类,能够为医护医疗机构及各类组织职能部门在应对疫情期间的物资接收、入库、分拣、配送、配置使用和监控追溯做好基础的支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防疫检测设备、消杀工具、个人防护用品等相关物资短缺、不足或定量供应的情况。正在制定中的《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依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将应急物资划分为“生活保障物资”“应急装备与配套物资”和“工程材料与机械加工设备”等大类,并在“呼吸防护”“躯体防护”“头部防护”“手部防护”“检验装备”“诊察装备”“消毒供应装备”“防疫卫生装备及药品”等类目包含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应急物资的类目和代码。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实现持续运营,为各行各业和各类组织的资产管理活动带来了挑战,依据GB/T 33173《资产管理 管理体系 要求》(ISO 55001)建立资产管理体系的组织,应重点考虑在应急条件下控制和支配资产时采用差异化的业务连续性资产管理策略,评估对服务或产品的交付方式、供应模式、渠道部署、外部期望、应急运营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资产管理体系时纳入风险决策的方法和框架,确保组织在应急场景下实现自身价值,并实现对社会的价值。
疫情应对工作表明,持续加强组织资产管理能力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在大众对公共卫生资源挤兑情况下保持系统稳定运行、为决策提供准确判断的重要保障。标准化工作者应在疫情的中期和后期汲取经验教训并反思进取,运用资产管理标准化手段,为应急响应与组织持续运营提供支撑,使资产不仅在正常运营时作为组织基石,更要在应急响应时成为保障组织持续运营的“定海神针”。
发表于《中国标准化》杂志2020年03期。